谷歌事件中的赢家与输家

岁末年初,在网络世界里,谷歌一纸退出中国的声明真可谓是一石击起千重浪。其实对于网络审查制度,一直生活在新加坡的我是没有多少切肤之痛的。记得 数年前就考虑过是否回国教书,当时舍不得的几个东西,其中一个就是搜索研究资料的自由与畅快。如果我以后在学术上真的有所建树的话,那么自由的网络真的让 我所获良多,而我在国内的同行们就没有如此的好运了。

其实大家心里都十分清楚,谷歌只是一家商业运营的公司,其公司运作的最终目的只不 过是为了盈利,以满足公司股东的利益最大化。问题是,这样一家公司怎么样会闹到要从中国这样一个全球最大,也是最有前景的互联网市场退出呢?从商业的角度 来看,这种态度实为不智。对此,已经有分析者指出过,谷歌这家公司其实是夹在了中国与美国这两个目前世界上最具有实力的政府之间,左右不是人。再加上去年 自绿坝事件等一系列举措开始,中国对于互联网的审查制度日益严苛,其中更是对谷歌以涉黄为理由大加挞伐。就算谷歌不退出,其市场份额日益被其它中国本土搜 索引擎蚕食。最终也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退出市场虽然在暂时利益上有所损失,却维护了自己保持公正、开放的品牌价值,以重申其“开放社会”的企业原则。在 这种意义上看,其所失虽巨,却不无所得。

再看事件的防守方,即中国政府,在事件开端的短暂沉默之后,则迅速作出激烈的反弹,各大媒体与 网站都高调地大加讨伐美国政府与谷歌公司。1月19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在记者会上表示,外国企业在中国应该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尊重中国公众利益和 文化传统。如果说到前者,即法律规定,自然说得过去。但说到中国的公众利益甚至提到文化传统则有待思量。其实,我所知道的是,中国历来都有提倡自由表达民 众意志的传统。在战国时期编纂的《国语·周语上》就有著名的《召公谏厉王弭谤》的故事,其中召公就有一段无比著名的话:“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 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这段话如今在大陆由于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从而几乎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谁说中国就没有这种 让民间意见得到自由表达的传统呢?难道我们中国就只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传统吗?当然不是。只不过在这个事件之中,一方像砌墙一样步步为营 却又左支右绌,一方则充分利用民众渴望自由表达和获取信息的心理站到了道德的高点。何者更机巧,何者更被动一目了然。

商业社会终究是利益第 一

事件到了这一步,看起来谷歌完全是一副道德捍卫者的角色。其实,说到底商业公司最终的诉求还是利益。我们回顾一下,谷歌公司最初进入 中国时也是同意对搜索结果作审查与限制的,以此来换取在中国的经营许可。如果真是一直是以道德操守作为最高标准的话,当初的妥协就不可理解了。从如今的退 出来看,其商业道德确实是有的,但是并不是不可用经济利益来加以衡量的。赚得钱够多,它才会放下一切,如果经济利益不够大,那么选择退出回归到自己的道德 高地,则不失为一种商业上的合理抉择。

如果我这里说得还不够清楚,那么我们来看看微软的比尔·盖茨对此事件的表态吧。他在1月25日 说,中国对互联网的审查很有限,并指出其它国家也有类似措施。很快中国的各大报章及网站都把这位IT界巨头的表态放到了显著的位置大肆宣传。难道盖茨及微 软的道德操守就逊于谷歌吗?当然不是,微软的总裁巴尔默就直截了当地说出了真相:“微软在中国有巨大的利益,不打算撤出中国”。在商言商,谷歌退出中国是 因为商业利益得不到保证故退而求其次,而微软替中国说话也只是出于利益的考量,二者并没有多少区别。只不过,在这二虎相争之中,微软因为主攻操作平台,而 不涉及到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故而乐得置身事外而已。在这点上,谷歌输掉了一局,但也是各取所需,摔倒了,临走还抓走了一大把土。

虽然,这只是一件由商业行为引发的事件,却昭示了一个不好的苗头。中国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一直执行开放的国家政策,然而在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的同 时,政治层面的开放却一直远远落后。中国如果真想融入世界就需要遵守国际通行的道德准则,而不能总是打着中国特色的旗号。中国可以抛弃谷歌,但中国终究不 能抛弃世界。至于搜索引擎以及其他新兴的网络工具,它们让普通民众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更自由地了解他们想了解的真相。而这些,你如何封堵也是封堵不 住的。我们还是套用那句中国的古话:“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B 007 180x150
Free Web Hosting